济北女公子

平生不觉有余事,唯忆与子建相识。

棠棣之华,何以忘川

虽然已理解《洛神赋》“寄心君王”的主旨,但还是有人认为“长寄心于君王”里的君王指的是“曹丕”。

但是,原文是洛神向曹植告别,说明君王是指曹植本人。

那么,我也只好把当初的找的资料补上。来说明“虽潜处于太阴,长寄心于君王。”的含义。

虽然可能是带了滤镜,但是我就当真了!


在此之前,先说某游戏中的“生前最后一首歌”……


曹植确实懂音乐。

《鼙鼓歌五篇》:“异代之文,未必相袭,故依前曲,改作新歌五篇。”

《陈思王传》:“植常为琴瑟调歌,辞曰:“吁嗟此转蓬……愿与根荄连。”

一般来说,乐府诗通常是能唱出来的。汉魏之际,乐府诗是逐渐文人化,但并没有失去唱的意义。

直到唐朝,乐府诗才真正的转变为文人诗作,不能唱了。

所以,曹植自己谱的曲,创的词,应该都是可以唱出来的。

那么,与其说七步诗是曹植“生前最后一首歌”,不如说《吁嗟篇》是曹植“生前一首歌”。

读过《吁嗟篇》的人都懂,里面写了什么,那可不是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,而是“糜灭岂不痛,愿与根荄连。”


三年改昂谥曰愍王。嘉平六年,以琬袭昂爵为丰王。正元、景元中,累增邑,并前二千七百户。——《三国志.曹昂传》


正元,景元中,累增邑,并前四千六百户。——《三国志.曹据传》


景初、正元、景元中,累增邑,并前五千五百户。——《三国志.曹宇传》


子孚嗣。景初、正元,景元中,累增邑,并前三千四百户。——《三国志.曹兖传》


帝以太后故,贬爵安乡侯。其年改封鄄城侯。三年,立为鄄城王,邑二千五百户。........其年冬,诏诸王朝六年正月。其二月,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,邑三千五百户。——《三国志.曹植传》


#并前:加上之前的封地


因为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,所以就不一一例举了,但大致情形差不多。

所以,只找了几个例子,由此观之,别的诸侯王是累计了多少年才累计到四五千邑,而曹植一上来就二千五百户,是其他诸侯王的一半。

(我好酸......)

再说,曹叡以郡为王,陈郡四个县,才封了三千五百户。

而曹丕以县为王,就鄄城而言,都封了二千五百户。

(谁说的,儿子比爹更疼叔叔!?  好像我自己也说过x)


再看看,黄初年间:


文帝践阼,复为卫尉,进封安乡侯,增邑三百户,并前八百户。——《三国志.程昱传》


说明,黄初年间就已经有了安乡候。那么,曹植那个“安乡候”就是有名无实。

所以,曹植的安乡候不封邑。

再看看,后来转封鄄城之后,立刻封了二千五百户。

从不封到封,一封就是二千五百户。而当时二千五百户的概念,对比之下,已经是大数了。


如此,《洛神赋》中的:“虽潜处于太阴,长寄心于君王。”

用大白话翻译一下: 

虽然我哥潜藏在看不见的深宫之中,但是他的心永远是寄托给我的。

评论(35)

热度(558)

  1. 共3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